12月12日,ESG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圆桌论坛顺利召开,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张世强主持,来自不同领域的五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ESG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深刻且极具价值的观点与思路。

中诚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险峰率先发言,他表示,ESG最初由联合国提出,旨在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角度推动可持续发展,而随着碳中和目标明确,ESG服务双碳目标的指向也愈发清晰。在我国,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奠定了绿色金融制度基本框架。2024年10月相关部委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也是围绕落实碳中和工作展开,我国在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从实践层面来看,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规模发展迅猛,绿色信贷已达全球第一,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约为35万亿左右,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向低碳转型,比如: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同时,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如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层出不穷。在ESG信息披露方面,香港市场要求较早,内地虽目前披露率不及香港,但沪深北三个交易所已在证监会指导下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未来有望扩大披露范围。上市公司等做好ESG信息披露,对吸引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此外,马险峰还着重介绍了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情况。他指出,当下数字化手段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发展的必备之选,企业落实双碳目标需要ESG管理平台,该平台涵盖几大重要功能模块,比如企业碳账户及碳排放核算,其国内、国际标准虽有差异但原理相近,且我国已完成国民经济97个行业的自动化核算工作;产品碳足迹管理可基于企业碳排放核算添加参数实现量化;还有针对企业管理层面应用的智慧能炭管理系统,可实时展示并考核各环节、各岗位的碳排放情况,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相关要求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等做好基础工作,有望获得金融机构资源倾斜,在低碳生产、消费等环节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马险峰发言
山东省绿色低碳发展中心主任刘景春在发言中,先是阐述了绿色与低碳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回顾了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变以及我国在不同阶段应对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举措,点明当下我国迎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硬性指标,这与 ESG发展密切相关。
接着,刘景春介绍了山东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实践与规划。在政策层面,山东将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挂钩,通过采集分析大量企业数据来合理调配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同时结合国家远期政策与信贷支持,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能源板块,山东一方面不断推动新能源替代石化能源,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绿色发展,如钢铁行业从普通钢材向更高品质钢材的转变,以此提升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优化,促进工业结构、产能、品质等全方位提升,彰显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刘景春发言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徐叶润分享了自己参与金融领域项目评审等工作中的诸多感悟,结合亲身经历阐述了ESG中S(社会责任)维度的重要性。以08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案例说明,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社会负责,避免将复杂金融衍生品过度销售给零售客户,引发系统性风险,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而当前国内在S维度的重视程度相较于E(环境)维度还有待提升。
对比国内外ESG发展情况,徐叶润指出,我国凭借35 万亿的ESG绿色相关信贷资产,已成为全球领先的ESG市场,但国内外发展侧重有所不同。在国际上,ESG 应用更加多元,例如德国发展银行曾开展与电商平台合作的项目,将资金投向非洲当地产业,通过限制森林过度开发、借助电商平台采购销售产品的方式,把绿色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相结合,实现多方面效益。
就ESG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发展方向,徐叶润提出诸多见解,一是可以探索绿色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方式;二是利用衍生品手段,如通过碳交易所等平台提升交易量,发挥其在ESG发展中的作用;三是推动指数类业务从研究走向可交易,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入ESG领域,形成完整生态;四是关注AI在ESG中的应用,不仅将AI作为工具赋能ESG评级、数据分析等工作,也要重视降低AI自身能耗,使国内在 ESG 发展中走出独特路径。

徐叶润发言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会长彭飞聚焦山东太阳能产业展开介绍,山东作为太阳能和新能源发展大省,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已形成能源结构 “三三制”,即燃煤发电的火力发电、以太阳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外电入鲁的能源系统各占三分之一,彻底扭转了偏煤偏重的传统能源结构。
彭飞回顾了山东太阳能产业从最初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到如今陆上集中式、分布式发电以及走入千家万户的历程,这得益于山东充分利用自身地理资源优势,打造了鲁北盐碱滩涂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以及“环渤海、沿黄海”海上光伏基地,构建起天上地下立体式的新能源发展格局,为山东能源替代、后续产业发展以及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当前山东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以及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彭飞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国家通过降低光伏出口退税,引导企业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号召企业主动降产能,同时企业自身通过提升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等技术手段,在有限面积内提升能源转化效率,降低产业数量,提高亩产效益,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此外,还鼓励企业出海开展转口贸易,实现自主发展,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与ESG的和谐共生,借助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山东名优企业绿色发展。

彭飞发言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英杰站在第三方服务角度,指出可持续发展需通过金融工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目前我国虽在绿色金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如在政策层面应制定更多统一的高行政层级的绿色金融工具指引标准,解决转型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等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的问题;金融工具创新上,要加大力度,发展针对小企业且与降碳等贡献挂钩的产品;金融机构自身考核也应纳入更多相关概念,激励其创新发展。
对于绿色转型主体企业而言,张英杰认为除给予小企业支持外,还要从碳核算成本角度助力企业,例如中诚信与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开发的相关系统可帮助企业进行碳核算,建议可从地方层面搭建平台,让企业低成本完成碳核算,为应对未来碳关税等问题做好准备,同时提升企业自愿披露信息、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强调第三方服务业对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呼吁各方共同助力建立可持续生态。

张英杰发言
最后,各位嘉宾用一句话精炼地表达了参与此次论坛的核心观点。

此次论坛深入探讨了ESG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从嘉宾不同的专业视角出发,为山东乃至全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思路与参考,期待未来共同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