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中国城市软实力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周年创新成果发布会在济南成功举行,会上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院长许云霄发布的《中国城市财政实力评价报告-- 以部分城市为例 (2024)》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信讲席教授、经济系系主任陆毅所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财税体制改革》报告,成为论坛的亮点,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

许云霄在报告发布中指出,《中国城市财政实力评价报告》作为研究院成立以来的重点成果之一,得到了财政部多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该报告由财政软实力评价体系课题组参与完成,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汇聚了众多学界精英,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系主任陆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刘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系主任刘冲以及崔小勇、王耀璟、袁诚、蒋云赟、曹光宇等专家教授。
许云霄强调,党的 “二十大” 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府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公共服务体制与财政力量的支撑。当前,基于城市层面的财政综合实力研究相对不足,实践中多以单一财政收入指标衡量城市财政实力,在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探索空间。
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财政实力评价报告》聚焦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财政实力状况,选取了2个直辖市、12个省会城市和1个非省会计划单列市,共15个城市,通过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进行深入剖析。总报告从经济状况、财政状况和省域经济发展等视角,对这些城市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探寻综合实力和财政实力较强城市的共性,以及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与财政实力之间的联系。分报告则针对北京、广州、哈尔滨、杭州等17个城市,以其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为切入点,详细分析近几年预算执行、财政工作总结与下一年预算安排情况,并研究各城市财政预决算的长期演变,同时将国有资产、社保基金、地方债务、土地财政、重点领域支出情况等纳入分析框架,强调财政领域的全局性和综合性,揭示不同城市在财政管理、经济发展和政策执行方面的差异对财政实力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此外,报告还对提升城市财政实力进行了多方面思考,包括财政收支管理、收支结构优化、产业导向引领和地方债务化解等。
许云霄表示,以2024年为起点,研究院将持续更新数据、完善内容、补充指标体系,每年推出一版财政实力评价报告,力求以更精准细化的数据和更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提供更系统、完善、具指导性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期待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交流,深化对中国城市财政实力的认识。

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信讲席教授、经济系系主任陆毅受邀作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财税体制改革》报告。陆毅教授从专业角度深入解读了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和精神内涵,分析了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税体制。
他指出,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公平正义。陆毅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为与会者理解和把握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对于推动城市软实力提升中的财税政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此次2024年中国城市软实力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财政实力评价报告》的发布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财税体制改革》报告的分享,为城市财政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于促进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学界、业界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财政实力将不断增强,财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